在辛亥革命前后,英国公使朱尔典是一个能够使中国政局受到改变,并左右到英国对中国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作为英国驻华领事,自然极为熟悉中国的官场和政治发展,算得上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中国专家了。当时,正是朱尔典传回了关于中国局势的报告,才令英国外交部对中国有了深刻的了解。因此,在辛亥革命期间,朱尔典作为英国在中国的利益维护人,同时也是英国对华政策的具体决策人和执行人,深刻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

自袁世凯复出后,武昌起义的革命形势就迅速发生了变化,国内的各派政治势力重新进行分化组合,最终变成清帝退位和建立共和政体。而袁世凯之所以能够成为民国大总统并迅速掌握军政大权,除了清政府的无能和他卓越的个人能力外,还要得益于英国公使朱尔典对他的大力扶植。

其实在辛亥革命以前,朱尔典就已经对清政府的无能感到非常失望了,这一点从他在传回英国的报告里,对摄政王载沣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他形容载沣是一个软弱、没有主见和魄力的人,不肯相信手下可靠的大臣,却反而相信他的兄弟和那些不靠谱的人提出的建议。这样的人根本不适合统治国家,才会使当时的中国面临严峻的动荡局面。

在1911年的5月,朱尔典对中国的局势作了详细的描述,他指出,中国各处已经对清政府极为不满,甚至这种不满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了。这是因为清政府不断增加税收负担,财政混乱,官员腐败,百姓生活艰难等等。

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的传播,人民看到了清朝的衰败和封建的专制制度所带来的灾难,人民的思想开始产生了转变。从四月密谋反对摄政王和刺杀载洵亲王这两个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中国人的革命精神了。

所以,朱尔典认为中国正急需一个有能力控制局面的人来帮助中国克服危机。但是“在政府范围内,似乎没有一个所必需的并具有广泛见识和坚强性格的政治家能在危机中为这个国家指明方向”。

朱尔典认为放眼整个朝堂,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一些贪污腐败和没有能力的人,不管是庆亲王、那桐还是毓朗等,都不够资格。中国需要的是一个有能力引导中国远离革命和崩溃的危险,并使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人,而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朱尔典对袁世凯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作为政治家,能力卓越,业绩突出,在清政府任职时的作为很令人满意。但后来袁世凯却被摄政王载沣解职,这令朱尔典很不满,认为摄政王太过独裁,完全欠缺考虑外国政府的意见。而朱尔典对袁世凯的支持更是直接表现在武昌起义的爆发后。

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无法镇压革命,不得不重新任用袁世凯,希望依靠他来挽救帝国。而朱尔典对此则直接表明清政府已经无能改变当前政局,只有依靠袁世凯才能稳定国内秩序,强化统治国内。因此他建议英国直接抛弃清政府,扶植袁世凯上位,这样才能维护英国在中国的利益。这就是英国对华政策转变的重要标志了。

为了不让革命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并帮助袁世凯上位,朱尔典一边积极支持袁世凯调停清政府和革命党人,一边又帮助袁世凯获得英国的政治支持,以便让他从清政府手中获得更大的权力。在这期间,朱尔典说服英国应该帮助袁世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并由他掌握实际政权。但由于当时革命发展太多迅速,清政府根本无法靠武力来消解革命,朱尔典只好先支持袁世凯和革命党人进行谈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