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陶渊明是一股清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数不胜数,最伟大的是陶渊明。他在精神上确立了一种新的人格。下面是捷迅君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人、 陶渊明归隐后去了哪里的资讯内容,一起来看看把!

陶渊明是一股清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数不胜数,最伟大的是陶渊明。他在精神上确立了一种新的人格。

“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陶渊明刚开始做第一任官州祭酒,没多长时间就回来了。“不堪吏职”是陶渊明的个性所致。一段时间后,陶渊明“复为镇军、建威参军”。时间不长,又“以为彭泽令”。陶渊明做了五次官,每次都时间很短。

陶渊明出去做官有三个原因。一是为贫而仕。《归去来兮辞》的序讲他为什么做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二是年轻时有远志;三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变化。

而陶渊明后来为什么归隐?主要是性格问题。另外就是官场太险恶,明哲保身。隐逸这种文化现象,和中国古代社会如影相随,一直到明清,隐士都很多,特别在改朝换代时。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陶渊明归隐后去了哪里?

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地点:九江市浔阳区柴桑 清末进士、学者、藏书家胡思敬,他在自撰《盐乘·陶渊明传》(1917年刊出)中说:陶渊明“始家宜丰,筑室南山延禧观侧,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晋太元十八年,以家贫亲老,起为江州祭酒,不堪吏职,少得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遂留居柴桑,躬耕自资。

归田初,陶渊明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生活清闲。这时的诗人,过的是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50岁以后,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再加战祸绵延,境遇确已非昔比。然而,他仍能“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常著文章以自娱”,劳逸结合,也不是一位赤贫的农民。

陶渊明晚年的《乞食》诗被很多人看成他沦为乞丐的重要证据。但清人陶必铨指出这是借韩信乞食的故事以起兴,故题曰《乞食》,不一定真有此事。而且《乞食》是诗人晚年遭灾时所作,并非反映其平时生活状况。诗人写此诗的意旨,主要是让子孙后代了解他在贫困的情况下如何励志苦节。

陶渊明的晚年,与有“五斗米”俸禄的时期相比,生活状况是有变化,但他除农业收入之外,另有教授生徒的酬资,还有显贵的馈赠。至于故人延请,新知相邀,饭局一直不少,给诗人的资助也是司空见惯的了。所以,鲁迅先生就断言:“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未孤寂人也。”

陶渊明确实叙说过自己的清贫景况,并写有相当多的叹“贫”苦“寒”之句。其实他的“穷”,只是比起祖辈来要“穷”,晚年比起前半生要“穷”,比起门阀世族的巨富来是“穷”。但是,他绝非一贫如洗,与真正的贫农相比,则要小康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