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时,李世民尚在怎么就知道他庙号是太宗  捷迅奇闻(www.jiexuncn.com)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文章资料,一起来揭秘看看!

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庙号,一般来说是皇帝死了之后,儿子和大臣才能定出庙号,所以,通常来说,一个皇帝在生前的时候是没有庙号的。按照这个结论来说,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是不可能的。

但凡是也不能说绝对,话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出现啥样的事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的。就比如三国时期的魏国第二任皇帝曹睿来说,在活着的时候就定了自己的庙号,而且还是烈祖,也让人感觉不管啥时候话都不能说得太满。

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时,李世民尚在怎么就知道他庙号是太宗

那么,曹睿为何会生前定庙号呢?而且是烈祖呢?

曹丕篡汉称帝的时候,尊曹操为太祖,等到曹丕去世的时候被尊为高祖,到了曹睿的时候,按理来说已经不能称祖了,因为庙号中一般来说有开国之功才能称祖,其他的都是宗,很明显曹睿是担心自己死后,别人给他评个宗,感觉没面子。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曹睿的庙号是活着的时候有人说:“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

曹睿可以说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开头,将庙号滥用,导致祖号乱用,正常情况下,唐朝之前的皇帝都不称庙号,一方面是因为庙号在魏晋南北朝时候被玩烂了,另一方面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

不称庙号称什么呢?那就是谥号,比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这样都是谥号,真正到唐朝时期,由于把谥号玩烂了,只能称庙号,比如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

李世民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不错,唯一的遗憾就是得位不正,由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夺来的皇位,为了留下一个好名声,开始进行官方修史,导致唐朝之后的历史不是太真实。但是在庙号上,李世民做得还是不错的,以庙号制度来说,李世民也算是开疆拓土的一代明君了,即使是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唐世祖之类的也没有人会反对。后来李治给李世民上庙号为太宗,将庙号制度严肃起来,有李世民镇着,想必后世那些没有多少功劳的皇帝也不敢随意称祖。扯了这么多,书归正传,唐太宗活着的时候到底有没有称太宗呢?

如果要是小白还真就咬不准,别说是小白,就是一些历史编剧都未必能搞懂,在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中,唐太宗有一句台词就是:“我唐太宗乃一代名君。”由于台词惊人,曾引发剧烈的讨论,实际上,唐太宗在公元649年去世之后,才定谥号为文皇帝,庙号为太宗,葬于昭陵。可以肯定,唐太宗没有干出曹睿那样的混账事,当然,即使要干,也会如我前面所说,直接搞一个祖字不是更好。

既然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没有太宗的庙号,如果魏征在文章中称太宗,可以说是在李世民死后,称已故皇帝的庙号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又是绝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魏征是死在李世民前面的,李世民后来把魏征的碑砸了。而且这个文章是《谏太宗十思疏》,如果李世民都死了,还谏个什么劲?所以,可以肯定文章可能是魏征写得,但是这个《谏太宗十思疏》的名字肯定是唐太宗死后,别人加的。

这篇文章当时的名字叫做《论时政第二疏》,这种政论在古代很多,但是由于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太多,尤其是李世民还曾经说过一句颇有哲理的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的这面镜子,当然就是魏征啦!所以,人们自然很感兴趣魏征到底都跟唐太宗都说了啥,把唐太宗激动成这样,在后世的很多文集中,自然要把这篇精彩的争论收录其中。

为了方便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理解,人们就会自己加上标题,比如有名的《古文观止》,并非是后世作者原创的内容,而是编者将《左传》等作品中的优秀篇目节选出来,自然也要加一个标题,比如《曹刿论战》《介之推不言禄》等题目应该都是后人加的。

说到这里,大家对魏征的文章《谏太宗十思疏》,以及唐太宗的庙号问题,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