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铮臣魏征 魏征真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重臣吗?捷迅奇闻网(www.jiexuncn.com)精心整理了以下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第一铮臣魏征与李世民

后世史书中经常会将唐太宗李世民和第一铮臣魏征的故事拿出来,当做典范,以示后朝。将他们二人的关系称为君臣相宜,甚至认为是后世皇帝与大臣相处的典范,可事实上,两人的关系一点儿也不融洽。为什么这样说?

魏征看似经常劝诫李世民,但也经常是在一些细微小事上,一旦出现真正重大重要的事情,比如任命魏征做太子李承乾的老师,魏征立刻就说自己不做忠臣,要做能臣,这表示魏征不想卷入日后继承皇位的斗争中。

而李世民在魏征死后,不到几个月,就立刻宣布自己女儿衡山公主与魏家的婚事作废了,还下令推倒了自己亲笔给魏征撰写的墓碑。具体见下文: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简朴朴素,豪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只有前面几行,稍微可以辨认,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定,任用恶人国家就衰败,公卿大臣中,感情有爱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见他的恶,自己爱的就只看见他的善。爱憎之间,应当审慎,如果爱而知道他的恶,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恶不犹豫,任用贤人不猜忌,国家就可以兴盛了。’遗表的大意就是这样,然而朕思考这事,自己恐怕不能避免魏徵所说的这些过错。公卿侍臣,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手板上,知道朕有过错一定要进谏。”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不久之后,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魏徵曾经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李世民知道开始怀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党的。于是手诏取消衡山公主(后来被封为新城公主)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从中,我们可知,李世民能为一代天子,其情商是很高的,能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估计也只有他了,另外,其中亦可见魏征和李世民之间更多的只是在各取所需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