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曾用过陈仲、陈由己、陈铎生、三爱、只眼、方桓甫等笔名或化名,安徽安庆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6岁开始随祖父读私塾,17岁时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
1897年8月,去南京考举人,却没有考中。
1898年,陈独秀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因有反清言论,被警察追捕,逃回安庆。
1901年10月,陈独秀首次赴日,先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补习日语,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
1902年3月回国,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在中国第一次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
1902年9月,陈独秀进成城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陆军科,1903年4月因进行革命活动被日本政府遣送回国。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英语。
1909年回国后,在杭州浙江陆军学堂任国文史地教师。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和主编《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很快声名鹊起。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同月,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一职。因为北大的教师们都有高学历,为了能让陈独秀静下心来做教授,蔡元培还为陈独秀办了一份日本东京大学毕业的假档案,以防教师们起哄。但陈独秀的北大教授的日子并不长,他在北大以《新青年》为阵地掀起的新文化运动,遭到了守旧势力的仇恨,社会及学校的各方旧势力集结在一起,对新文化进行“围剿”。
1919年3月,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
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于四川江津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