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0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予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为得到蒋介石赏识。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被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被解放军大败。1954年到台湾,至1970年病逝。
刘峙出身一农民家庭,其父早亡,由祖父养育。年幼时受私塾教育,曾东渡日本,适值日本驱逐中国留学生而回国。之后入读湖南陆军小学,进入武昌陆军中学。1914年底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毕业后到广东,先于岑春煊部下任参谋,之后又到云南滇军朱培德部下任连长。于护法时期随军到广东,曾与陆荣廷及陈炯明等作战。
初年军事生涯
黄埔军校成立后任战术教官,兼参谋科长。黄埔官兵成立教导团时,刘峙任营长,与陈炯明作战时曾有战功。1927年黄埔党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刘峙任第一师副师长,后升任师长,北伐时攻打武昌、南昌等地,升任第一军军长。北伐成功后国军缩编,刘峙被任为第一师师长。之后发生蒋介石与桂系之争,刘峙被蒋任为第二路军总指挥,进攻武汉,成功击败桂系。之后发生中原大战,刘峙再被蒋任为第二集团军总指挥,在战事中取得连场胜利,之后被任为河南省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1932年至1934年,参予对红军围剿,成功击破红四方面军根据地。蒋介石曾以河南新集改名经扶县以志其功。
后期生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为第一战区副司令兼第二集团军司令,负责守卫平汉路,被日军大败,从保定一直撤退至石家庄,事后被撤职,改任重庆卫戍司令。1941年6月,日军对重庆发动大空袭,发生隧道惨案,身兼防空司令的刘峙受压被撤去防空司令职务。1942年5月,接任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日军投降后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下辖原第一、五战区。1946年进攻位于中原地区的共军。刘伯承、邓小平突破刘峙封锁,成功作战略转移,进至大别山一带,威胁南京。刘峙被免去所有职务。1948年6月,再被蒋介石任为徐州剿共总司令,下辖80余万人。国军在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大败,刘峙得以脱离,再被撤职。
1949年到香港,1950年到印尼以教中文为生。1953年获准赴台,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定居台中。1970年病逝。
评价
刘峙初年军事生涯颇有战功,在北伐及中原大战时皆有胜果,因而甚得蒋介石器重。但到抗战以后则屡战屡败。有人称刘峙为蒋介石之“福将”,暗指他其实庸碌无能。刘峙在抗战初期之表现,更令他被讥为“长腿将军”。刘峙虽屡战屡败,偏受蒋介石重用,连宋美龄都劝道:“外边闲话很多,刘峙恐不能再指挥作战吧?”但蒋介石却不以为然说:“刘打仗是不行,可你说将领中还有谁比刘更听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