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简介
袁绍(?~202) 东汉末军阀。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
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过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声势颇大。董卓畏惧,挟汉献帝西入关中,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初平四年进攻黑山起义军,杀数万人。
建安四年(199),袁绍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跨据黄河下游的四州之地,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割据势力。豪强为其社会支柱,恣意兼并;下民则贫困痛苦,倾家不足交纳租赋。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搔扰曹军,这样不出三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袁绍发布讨曹檄文,率十万大军、战马万匹,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见官渡之战)。袁绍兵力虽数倍于对方,由于丧失民心,主骄将侈,又“有才而不能用”,故被曹操偷袭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火烧全部军粮,主力七万多人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潭带八百多骑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
东汉末年,袁绍率领军讨伐曹操,曹操屯兵官渡抵御,即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大败告终,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然而导致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兵不可谓不足也。据《三国志》考证,袁绍动员兵力为11万左右,曹操兵力仅有3万余人,双方兵力总对比为3:1。此项,袁绍占绝对优势。
将不可谓不猛也。袁绍账下不乏猛将,有颜良、文丑、张郃、麴义、张南、焦触、高干、吕翔、吕旷、吕威璜、高览等将。曹操手下也有徐晃、张辽、许褚、于禁、夏侯惇、曹洪、曹仁等将。此项,可谓势均力敌。
粮不可谓不沛也。袁绍对发动伐曹战争进行了大量充足的准备,加之袁绍多年占领河北,常年无战事,积攒下了大量粮草。而曹操则不同,多年来,东征吕布、刘备,战事不断,手头上并无多少粮草。官渡之战期间,曹操也是一直为粮草事项发愁。此项,袁绍占相对优势。
谋不可谓不多也。袁绍账下可谓足智多谋,田丰、许攸、沮授、审配和逢纪。曹操手下谋士也有荀彧、郭嘉、贾诩、程昱。此项,双方再次1:1势均力敌。
名不可为不正也。曹操多年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目中无主,天下共知。官渡之战之前,袁绍手下主笔陈琳为此专门起草《讨贼檄文》,细数曹操罪恶,出师讨伐可谓名正言顺。此项,袁绍占相对优势。
在《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曹操问刘备:“试问当今天,谁可谓英雄?”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三国志》也记载,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不论曹操看袁绍、还是郭嘉看袁绍,就是说袁绍这个人就不行,难以成大事。
袁绍在官渡之战的种种表现也再次验证了以上论断。谋士田丰曾劝袁绍在曹操东征刘备时出兵袭击曹操后方,谏阻袁绍现在征伐曹操而以“扰乱军心”被袁绍下令监禁。谋士沮授因建言缓兵之计以耗曹操粮草,切莫心急进军而监禁,又因指责袁绍错误安排嗜酒如命的淳于琼镇守乌巢看管粮草而被杀害。谋士许攸因得可靠消息建议袁绍分兵占领许昌而被怀疑与曹操有密谋,正可谓“干大事而惜身”,最后许攸反而带着大量情报消息投奔曹操。曹操以礼待之,终得回报。曹操最后依靠许攸的信息,突袭只有淳于琼看守的粮仓,并设下围歼之计,最终获得官渡之战的全面胜利。
官渡之战的胜利,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胜利,表面上是战略战术的胜利,实际上是勇气谋略的胜利。若非当世之英雄,再多的兵力又能如何,这一点也被后来的无数战事所验证。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