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文化史有三个重大发现,即甲骨文,敦煌经卷和清大内档案,甲骨文是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在中药铺中发现的;敦煌经卷是看守道士王圆箓因打雷震塌墙壁才重现天日;而清大内档案则是罗振玉从废纸回收站购回的。在中国近、古代史上罗振玉家族可称是无以伦比的名门望族,三代祖业相承,大多为文史名家!现据可以查到的地下材料。略述如下:

罗振玉(1866年一1940年) 近代江苏淮安人,祖籍浙江上虞,字叔言、叔蕴,号雪堂,暮年更号贞松老人。父树勋曾任江宁、清河县丞。他四岁入塾读书, 十五岁举秀才。1890年在乡间做塾师。1896年与蒋黼在上海办农学社, 从事搜集翻译外国农学著述。次年创办《农学报》。1898年创办东文学社,聘日本人任教。1900年秋将学社解散,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邀,去武昌任湖北农务局总理兼农务学堂监督。1910年辞职,到上海创办《教育世界》杂志。年底去日本考察教育。次年,任南洋公学虹口分校校长。1903年入两广总督岑春煊幕中参议学务。翌年,创办江苏师范学堂,任监督。1906年调京,在学部充二等諮议官。1909年补参事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携眷逃往日本京都,著《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及《殷虚书契菁华》等,并由王国维协助,撰成《殷虚书契考释》及《流沙坠简考释》。1919年春回国,在天津举办京旗赈务,与柯劭忞等组织京旗生计维持会。1924年应清废帝所召,入直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理宫中器物。同年11月,清室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他与陈宝琛将溥仪偷送到日本使馆。次年2月23日深夜,在日本大使馆庇护下,将溥仪秘密送到天津日租界的“张园”,因功被委为“顾问”。1928年迁居旅顺。九一八事变后,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任他为参议府参议,后改任临时赈务督办。1933年任监察院长、满日文化协会常任理事。1934年伪满洲国改行帝制被邀为大典筹备委员会委员,受到“叙勋一位”的封赏。1937年6月退休,继续整理刊行所藏古文物史料。1940年6月19日在旅顺病死。书法善篆、隶、楷、行,是创以甲骨文入书者之一。所作小行楷题跋精严工稳。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书等考古材料,均有专集刊行。编著有《贞松堂历代明星法书》,《高昌壁画精髓》、《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三代吉金文存》等。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讨方面获得次要停顿的学者。他从1906年起搜集甲骨,总数近2万片,是晚期珍藏最多的藏家。亲身访求,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在甲骨文研讨者中,罗振玉占有重要位置,为“甲骨四堂”之一,是甲骨学的奠基者。

罗振玉是敦煌学的奠基人。是中国境内研讨敦煌文书的先导者,他以浓重的国学功底开研讨之先,1914年和王国维创始和倡议简牍研讨,共同开拓“国学”新范畴的硕果。

罗振玉是典型的鉴藏大家。珍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50余万册。据考证,仅甲骨片前后就珍藏“二三万片”,其他如青铜器、古明器、碑拓等的珍藏数量也相当可观。

罗振玉为保管内阁大库史料及明文渊阁藏书也作出了奉献。大库是清代内阁库藏档案、书籍的处所,库分东西,东库储存《实录》、《圣训》、《起居录》等,由本阁满本房掌管。西库书籍多为明文渊阁藏书之孓遗,档案则是清列朝内外臣工的题本、奏本、历科殿试的大卷等。这些都是中国贵重的历史文献,是一笔重要的文明遗产。

胞弟罗振常(1875-1942),近代学者、藏书家。字子经,又字子敬,号心井、邈园。浙江上虞人,侨居淮安,为近代著名学者罗振玉的季弟。少艰辛励学,工诗古文辞。后努力于教育事业,在辽东任教数年,回归后,设“蟫隐庐”以藏书,居书肆30年,遇有宋元精刻、名家抄校等均加以珍藏,又精于校勘,于版根源流,文字异同、珍藏变迁皆详为稽考。编有家藏善本书目为《善本书所见录》,分经、史、子、集4卷,每书下记卷数、版刻、题解、珍藏人等。由其婿周子美新订,刘承干作序。著有《南唐二主同词汇校》、《洹洛访古记》、《征声词》、《暹罗载记》、《养莠篇》、《古凋堂诗文集》、《新唐诗演义》等;刻有《邈园丛刻》。

罗福成

长子罗福成(1885年-1960年),字君美,出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兽医科。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研讨专家,是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的研讨先驱,并做出了奉献。1919年宣布了《西夏译莲花经考释》和《西夏国书类编》,均为山东学社刊印。前者考释西夏文莲花经,后者把一些西夏文字单词分类编排,便于检索。1924年全文摹写了《番汉合时掌中珠》,由其自办的天津贻安堂书店石印出版。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刊》第4卷第3辑《西夏文专号》上宣布了《韵统举例》、《文海杂类》、《杂字》、《居庸关石刻》、《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等17篇论文,均已支出本辑。旅顺库籍整理处石印出版了罗福成整理手写的《西夏国书字典音同》,这是继《番汉合时掌中珠》之后又一部工具书。由于该书已有研讨专著出版(见李范文《同音研讨》,1986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辑未录。

罗福苌

三子罗福苌(1895-1921)中国民族古文字学家、西夏学专家。字君楚。1914年,撰著《西夏国书略说》一书,就《掌中珠》所载西夏文字考证出23个部首。1932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4卷3号(西夏文专号)上宣布《俄人黑水访古所得记》、《西夏赎经记》、《小气广佛华严经卷一释文》、《妙法莲花经弘传序释文》、《宋史夏国传集注》(局部)等论文5篇。惜英年早逝,年仅26岁。国学巨匠王国维曾为其作传吊唁。

四子罗福葆(1899-1967),字君羽。中国古文字学家、金石家、西夏学专家。1918年与长兄罗福成辑其父罗振玉所藏之印成《小蓬莱阁古印菁华》、1924年辑有《敦煌零拾》等。他是罗家子弟中唯一在伪满政府中当过行政官(宫内府秘书处长)的,抗打败利后移居北京。约在1951年,还将有“罗买王稿”谈论的其父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的原稿卖给了陈梦家(陈逝世后,此稿归藏中国社会迷信院考古研讨所。

罗福颐

五子罗福颐 (1905年-1981年),古文字学家。字子期,笔名梓溪、紫溪,七十后自号偻翁。历任北京大学理科研讨所讲师、文明部副研讨员和业务秘书、文明部国度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杭州西泠印社理事等。他对各种古文字材料都很熟习,在古玺印研讨方面,他搜集、鉴别、研讨了少量古玺印。在研讨中他发现了传世的秦汉魏晋等历代官印大半是古人殉葬之物,而不是生前所佩用的。在古玺印的断代成绩上,他主张结合官制沿革,以文字为权衡,以纽制为佐证,做出了本人的判别。在古籍整理、铜器铭文、拓本的摹写及著录、考释方面,著作也很多。在简牍文字的研讨方面,著有《长沙仰天湖与杨家湾古墓出竹简摹本并附录》,这是束缚后较早研讨战国竹简的著作,其中多有重要发现。他在整理、校核、考释简文内容时,发现了20多种古书,如《齐孙膑兵法》(即《齐孙子》)、《孙子十三篇》《管子》《晏子》《墨子》等残简数百片。还发现了《汉元光元年历谱》,其中全年月份齐备,是传世汉人手书历谱中最齐备的一部。另外,他还对西夏文、八思巴字、契丹文、女真文等多数民族古文字做了一些搜集和研讨,还参与了明清档案的整理,著有一书。共有专著102种,论文114篇。已出版的专著有30多部,论文近80多篇,其他的尚待出版。在以一生精神从事于古玺印研讨之余,还亲身操刀治印,也是中国著名的治印家,久为学人所共仰。受家庭环境的陶冶与影响,自幼喜欢治印,十七岁时,曾刊出《待时轩仿古印草》。

罗继祖

罗继祖(1913—2002)l9l3年生于日本京都,浙江上虞人。吉林大学古籍研讨所离休教授,中国史专家,古文献学家,书画鉴赏家,书画艺术家。字奉高,改字甘孺,号鲠庵。罗振玉的长孙,罗福成之子。自幼与祖父一同生活,承受严厉的庭训,从塾师读古书、习书画。他从未进过学校,也没获得过任何学历,却熟读从《四书》、《五经》到《东华录》等典籍,学贯文史,博涉多通,在历史、考古、文博、图书、书法等范畴皆有建树,尤其在文献学和西南史研讨方面有突出奉献。18岁时即协助祖父罗振玉作《朱笥河年谱》并刊行。26岁时写成的《辽史校勘记》,以辽代墓志碑刻等核校辽史,奠定了学术位置,至今仍为研讨辽史的重要参考书。1939年10月任沈阳医科大学预科国文课讲师,1942年赴日本任京都大学文学部讲师,写成《辽史表订补》等,1944年辞职回国。1946年任旅顺市教育局科员,担任整理家中的9万多册藏书,并捐赠给国度。1949年任沈阳博物馆研讨员,1955年到西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前任古籍研讨所文献研讨室主任。罗继祖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历史文献研讨会学术委员,曾为长春市政协委员,兼任文史委副主任。他承继和运用他祖父一套清代乾嘉学派的考证办法,先后写出了《春秋异地同名考》、《朱笥河(朱筠)年谱》、《程易畴(程瑶田)年谱》、《李蜃园(李天植)年谱》、《段懋堂(段玉裁)年谱》、《明宰相世臣传》、《毛文龙传》、《老莲(陈洪绶)遗事》、《辽汉臣世系表》等9种专著。暮年又陆续写成并出版了《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庭闻忆略——回想祖父罗振玉的终身》、《枫窗脞语》、《墐户录》、《两启轩主人自订年谱》、《甘孺丛稿》、《雪堂剩墨》等。又与人协作编写《鸭江行部志正文》、《雪堂学术论著集》、《罗雪堂先生选集补编》、《王国维之死》等著作。

罗承祖,罗振玉承重孙,罗福葆之子。日本学医归国,著名儿科医学专家。夫人系清皇室爱新觉罗淳亲王之后,道光皇帝五世孙。

罗随祖,字慕鸿,罗振玉之孙,罗福颐1952年2月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世家鉴定珍藏网著名鉴定专家,故宫副研讨员、中国文物学会培训部讲授专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央鉴定专家,次要从事金石考古及博物馆文物方面的研讨任务。自小受家庭陶冶,5岁由母、舅授古文,临帖习字,渐长随父学刻印、辨识、勾摹古文字。正值少年,遭遇厄难,但终秉承家学,1979年完成《汉印文字徵补遗》一书,由文物出版社刊行。1980,年入故宫博物院,整理考订现代玺印,参与编辑《古玺文编》、《古玺汇编》、《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两种)、《西夏官印汇考》、《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等书,於《徵存》一书,用力尤多,关于此书的完善出版,做了少量极为重要细致的任务。

罗卫国,1954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罗承祖之子。罗卫国现任大连市文明促进会副会长、大连市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大连市公益慈悲爱心大使。在书法生活中他临摹了少量曾祖父的作品和家藏的名碑名帖。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隶书、行书等,其代表作有《金刚经》《心经》 《无量寿经》《品德经》等,为多家寺院道观及中外各界人士珍藏。在甲骨文书法艺术上,不只坚持原出土甲骨文形意,还将甲骨文书法与时俱进艺术化,创建了本人共同的作风。此外,复制甲骨片,锲刻甲骨文,让更多人直观的感遭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明珍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