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以下康有为故居在哪里?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文字资料是由(捷迅奇闻网www.jiexuncn.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南海康有为故居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曾七次上书皇帝,促使光绪下决心进行改革,遂有“百日维新”的局面。康有为故居在南海县(现在叫南海区)丹灶镇银河区苏村敦仁里。康有为故居的村口建有一座单檐硬山顶门楼,门楣上刻有“大同”三字。这分明是康有为《大同书》上的意思。
1894年,康有为作《大同书》,描绘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理想的大同社会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翻版。走进门楼,里面是一片宽阔的场地。
场地上大树绿荫如盖,靠边立一付麻石旗杆夹,上刻“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会试第五名贡士,保和殿试二甲第四十六名,赐进士出身,朝考二等,钦点工部主事,臣康有为恭承”。据《康有为大传》作者马洪林先生评说,康有为被“钦点工部主事”后,并没有到工部就职。
康有为自己解释说:“自知非吏才,不能供奔走。又生平讲学著书,自分以布衣终,以迫于母命,屈折就试,原无意于科第,况仕宦乎?未能为五斗折腰,故不到署。”康有为嘴上这样说,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这对立在门前一百多年的旗杆夹就是证明。再看场地西侧,三株翠柏前立有一尊康有为的青铜雕像。但见他身穿长袍,一手握拳,一手拿书,气宇轩昂的迈步走来。场地后侧正中位置建有一幢岭南民居风格的“康有为纪念馆”。
纪念馆门前一片开阔的池塘,池塘上有曲桥、小亭,对岸还有一组建筑。走过桥去,有介绍说,池边的二层小楼叫“澹如楼”,是当年康有为读书处。对岸的一组建筑是“康氏宗祠”、“松轩”和“万卷藏书楼”。这些建筑都是康有为的一位堂侄女港人陈康静瑜女士捐@@建造的。
纪念馆里面是个小庭院,庭院后面是三间二层楼,楼内陈列有康有为的生平事迹介绍。进入参观大厅,迎面是一尊康有为先生的仿铜半身雕像。展厅内陈列有康有为先生的大量图片、文字和实物资料。经过匆匆的浏览,才对康有为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有关康有为的资料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西樵山人等,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因其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人们又称其为“康南海”。康有为11岁时父亲康达初病故。之后,跟随祖父康赞修受经诵书。18岁时师从广东著名学者朱次琦,始受“济人经世”思想的影响。21岁入广东名山西樵山专攻道教、佛教经典。在西樵山与翰林院编修张鼎华相识,开始接触京城风气及各种新书。期间还曾到香港、上海等地游历,沿途购买了不少西方书籍。1884年,回乡居“澹如楼”博览群书,开始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想体系。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开设学馆,聚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研究维新改革理论,培育维新人才。后来将学馆迁至广府学宫仰高祠后,取意“夫养人才,犹种树也!”更名为“万木草堂”。康有为一反旧式书院的教学传统,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了重大改革。万木草堂既讲孔学、理学、史学,还讲西学,着力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一时贤者云集,从学者百余人,培养了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梁朝杰等一大批变法人才。这期间,康有为还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变法理论著作,为变法维新作准备。
1888年12月10日(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一介微不足道的萌生资格,第一次向光绪皇帝上奏了长达5000多字的《为国势危蹙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他在奏折中极陈列强相逼,中国危险之状:“方今外夷交迫,自琉球灭,安南失,缅甸亡,羽翼尽剪,将及腹心。比者日谋高丽,而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尽管康有为豁出身家性命,上书请求变法,其奏折仍“横遭阻格,未克上达。”但这篇《上皇帝书》的内容却被广为传抄。一时间,康有为名噪京师。然而,在当年9月举行的顺天乡试中,因康有为的文章经策瑰伟,别具一格,不符合封建科举的要求而名落孙山。
1895年,康有为偕梁启超等赴京参加第二次会试。此时,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传到北京,考生群情激愤,奔走呼号。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篇长达14000字的《上皇帝书》。提出“拒和、抗战、迁都、变法”四大主张,建议皇帝立即下三诏:罪已之诏,明罚之诏,求才之诏。康有为认为,唯此能提高皇帝威信,打击顽固守旧、卖国求荣的官僚,鼓舞爱国将士同仇敌忾、赴汤蹈火的勇气。这篇《上皇帝书》得到了数百会试学子的签名附议。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虽然,那次上书仍没能扭转局势。而康有为从1888年第一次上书到1898年的十年间,连续向光绪皇帝上书七次,反复陈述自己的变法思想。同时,还提出“开民智,育人才”的口号,组织学会,创办学堂、出版刊物,大力宣传维新思想。
1895年8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组织成立强学会,创办《强学报》。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迅速膨胀。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强占胶州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1989年6月11日,光绪终于采纳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改革主张,宣布全国实行变法。期间光绪帝重用维新派人士,颁布了大量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谕旨,立志除旧布新。然而,仅仅103天,慈禧太后在顽固派的策动下,发动了“戊戌政变”,把光绪软禁在瀛台,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及大批维新人士。康有为流亡海外达16年之久。至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重新回到祖国。不过,康有为后期最终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而沦为“保皇派”,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背道而驰。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愚园路寓所过70岁生日,身穿朝服与家人合影。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逼近上海,于是他乘船到青岛避难。3月30日接受广东同乡的宴请,当晚呕吐不止,次日暴亡。康有为纪念馆内还陈列有康有为的大量著作,及有关学者研究康有为的专著。还专门辟出一室陈列康有为的书法作品,别具一格的字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过康有为纪念馆,管理员陪同我们去参观康有为故居。故居在一条小巷子里,房屋面积很小,仅81平方米。一个不大的客厅,两间很小的房间,几件简单的家俱。我不敢相信眼前的这间蜗居,竟是孕育一位伟大人物的最初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