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京故宫的这批缂丝精品又拨交给当时的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珍藏至今,成为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朱启钤也曾陆续不断从琉璃厂茹古斋、大观斋搜集了大量的宋、元、明、清时代的缂丝,其中大部分缂丝作品是经过修补的。但也有一部分保存完好的缂丝。民国十年前后,鉴古斋周杰臣从前门大街祥和成挂货铺买来一对鹭鸶卧莲蓝地粉色缂丝挂屏,就是乾隆时代保存良好而无损坏的,并镶有红木框。四百元买的,卖给朱启钤是一千元。这对挂屏原系山东黄县丁百万家中收藏的。 宋~元 缂丝群仙拱寿图 高38.3 宽22.8厘米 朱启钤旧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收藏账册 朱启钤半生收藏中,有清内府旧藏、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详情参阅:【收藏大家】项元汴:收藏家也有强迫症,题跋太多遭嫌弃)旧藏、清代安歧(详情参阅:【收藏大家】贩盐发家的清代鉴藏大家安岐)、梁清标(详情参阅:【大收藏家】清初鉴藏大家梁清标的稀世珍品)、盛昱等的藏品。其家有一份关于收藏品的文物账册,这册文物账册是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由朱启铃先生的孙子朱文极先生根据实物清点笔录下来的。 朱启铃对这账册很重视,他经常翻阅,纠正抄录时的差错。如书画项内有「 ”明人绘洛神”一轴,他补注上「 ”麻姑”,以示抄录方面有误。文物的去向,如赠与儿女、孙子、亲友等,他都记上。特别是「 ”七七事变”以后,他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生计断绝,不得已靠出卖文物为生。他的大批文物就是在这个时候忍痛卖掉的,如帐册内有用红印油盖上铅字印「 ”三十四年售出”的字样。朱启铃在平、津、沪都有房产,他在三地轮流居住时,文物随身携带转移,他都有账在册。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朱文极已不给他记账,其中「 ”生熟皮张”一项是朱启铃自己记的。后来他的二儿媳徐恭如(朱海北先生夫人)替他记了「 ”於夫人皮衣箱”一项、「 ”十小姐(朱浣筠)嫁奁详单”一项。这些也是重要的资料,因为朱家儿女在二十年代是北京的风云人物,流传着很多关于她们的故事。这些文物清单既可以看出朱启铃爱女情深,也可以观察其真实的生活状况。 朱启铃文物账册前面有个目录,目录内容与其他收藏家不同。一开头单辟有「 ”纪念”一栏,记下的文物有他任清朝官吏时的珊瑚顶子、蓝晶顶子,任北洋政府官员时获得的中外勋章,袁世凯、徐世昌任总统时赠给他的礼物,出使外国时收受的纪念品,其作用类似今天的礼品陈列馆。据朱家的后辈讲,他们在儿童时代玩游戏假扮官员,身上挂的绶带,佩戴的勋章都是使用这些文物,不用仿制的。还有「 ”茶典纪要”一栏,罗列了各种委任状、证书之类的文献资料。 文物账册内单有一项「 ”锦绣裁料”,记下了明朝、清朝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各种织金锦缎,这可能与他曾任清朝官员有关。这些锦缎他多用于裱画,现在从其子朱海北家墙上挂的字画中还能看到。 元—明 缂丝牡丹团扇 高22.6 宽26.3厘米 朱启钤旧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文物账册中「 ”书画字帖”一栏可以看出朱启铃父亲梓皋公、母亲傅太夫人、外祖父傅青余公、姨母(瞿鸿禨的夫人)都擅书,这当然是朱启钤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源泉,也是他后来成为大收藏家的起因。文物账册中单有「 ”徐总统书画”一项,北洋总统徐世昌书画都佳,他为朱启铃作了很多书画,可以看出两家的密切关系。朱启钤是北戴河旅游基地的开发者,他收藏的书画作品中就有颜韵伯画的北戴河雨景,许世英写的北戴河记游诗等作品。 朱启铃是有名的紫檀木器收藏者,在他的「 ”美术家具”一栏内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紫檀木、红木家具。他的「 ”家藏药材”收有麝香、牛黄、冬虫夏草、藏红花甚至云南猴结等珍贵药材,内容很不一般。 从朱启钤收藏文物的去向可以看出他的社会关系网。有些收藏他送给了儿女。其中有四女津筠、四女婿吴敬安,六女洛筠,九女婿吴幼权等。然而更多的是送给最小的十女儿浣筠(后去台湾)和女婿卢致德(台湾荣民总医院院长,曾任蒋介石保健医官)。朱启铃第一次会见卢致德时,就送给卢紫晶制西服钮扣和领针一匣,作为见面礼。朱启钤任内外城警察厅厅丞时与同仁堂乐家的乐达义是换帖兄弟,所以账目记载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一日赠乐松生(乐达义之子)翡翠盖红套料「 ”飞龙”烟壶一件。他也送过宋子文一个雕漆盘盂,赠送徐世昌之弟徐端甫(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36期:徐世章,他的捐赠撑起了天津博物馆的专项收藏)一些宣纸,邢冕之(即邢赞庭,北京解放后任北京市文史馆馆长)一些旧纸。他和章士钊友好,先后多次赠给章士钊墨,送给章夫人一些贵重药材。他的心爱的紫檀木家具的精品几乎全部售与了日伪时期任建设总署督办的殷同(桐声)。那时他生活拮据,不得不忍痛出售。朱海北先生曾谈起,日本投降以后,朱启钤在小市上发现他家的紫檀木家具,便又买了回来,解放以后连房产一起卖给了外交部。 关于朱氏收藏的那些名贵华丽的文物,朱氏自己作了详细的记载,说明它们的去向。从帐册上看,还剩下相当可观的珍品,但后来几乎完全毁于十年浩劫中,这是非常可惜的。 明 韩希孟花鸟图册 每开纵25.1 横23.7厘米 朱启钤旧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捐赠 1950年,朱启钤先生捐献其所藏明歧阳王李文忠文物246件,文化部颁发奖状予以表彰。

1951年,朱启钤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献明、清书画以及法书、瓷器等文物49项(及元人绘《江山楼阁图轴》1件)。共计69件。(上述两条来自故宫博物馆官网记载) 朱启钤先生 朱启钤非常喜欢藏书,还特别留意地方文献,有藏书楼曰「 ”存素堂”。「 ”存素堂”藏书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贵州地方文献,编有《存素堂入藏图书黔籍之部目录》1册,着录黔人文献有400余种。 二为建筑学方面的书籍。在经营营造学社期间,收藏河渠、建筑等类图书,自称:「 ”河漕为经国大猷,工官之掌录,幕客之秘籍,方州文献,臣僚奏议,故家架藏,往往而出”。编撰有《存素堂入藏图书河渠之部目录》1册,着录有400余种,是研究中国水利史必备资料。 三是边疆史地资料。如边疆史地书籍中有光绪年间外务部主事何藻翔撰的《藏语》,记录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荫棠等在西藏处理与英国、印度交涉的经过。

1953年7月2日,他一次性向北京图书馆捐赠了《周易正义》等619部图书,以及《逊文恭公遗书》等689部贵州地方文献。由于对家乡贵州的眷恋之情,还要求将「 ”捐赠北京图书馆的图书中的黔人黔宦著作转交贵州”。 1960年,朱启钤又向家人嘱托:百年后将平生收藏有关贵州文献、图书赠给贵州省博物馆及贵州省图书馆。1962年11月,贵州有关人员前往北京,接受了这批文物图书捐赠。 清 李白 夜宴桃李园图(缂丝 ) 高136 宽70.8厘米 朱启钤旧藏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两代总理 朱启钤年长周恩来近三十岁,他们二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担任过政府总理,周恩来尊重朱启钤,朱启钤佩服周恩来。刚解放,周恩来就派人将朱老接到北京。 周总理与朱启钤先生 1957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周恩来和章文晋(朱启钤的外孙,前驻美大使)来朱家吃便饭,说他家的丸子特别好,要品尝品尝。席间,周恩来说他在北戴河看到一篇碑文,上面有他叔父周嘉琛的名字,问朱启钤知道不知道。朱老说:「 ”民国二年,我任内务部总长,举办县知事训练班时,你叔父是我的门生,当时他正在临榆县知事任内。”总理笑着说:「 ”那你比我大两辈,我和章文晋同志是同辈了。” 朱启钤还说:「 ”总理,国家不是说人民信仰自由吗?我不愿意火葬,我死了,请把我埋在北戴河,那里有我的继室於夫人的墓。我怕死后办不到,所以现在对你说。”周恩来答应:「 ”我一定帮你办到。桂老,你放心吧。” 不过,1964年朱启钤病故后,不知什么原因,他还是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