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画掩月刀《武经总要》只有龙吞为饰:
▼明人画偃月刀《武备志》除龙吞外,刀面饰火珠纹,文字上掩月刀已经变化为偃月刀
▼明人画偃月刀《筹海图编》系传抄摹写
▼清人画偃月刀《皇朝礼器图示》只有龙吞为饰。
▼清人画偃月形武科刀《皇朝礼器图示》清代典籍中可不叫偃月刀。
相信不用我说,很多朋友都能看到这里的偃月刀形制至少有两个类型:一种有很长且复杂的刀鐏;一种则是很短刀鐏。鐏就是柄下端的金属帽,锐底为鐏。鐏是干什么用的呢?有朋友会说短鐏会方便插在土地上,另外也能翻过来当武器使用,可笨重的长鐏的主要用途呢?在以前的文章中笔者谈起过见过真家伙,谁还信古代武将用几十斤兵器?中举重若轻的秘密:配重。很明显那些有着配重长鐏的“偃月刀”根本不是实战器,是正经的武科刀,作用类似于杠铃。
▼图中的实物武科刀据称是明末卢象升练武所用:
《明史卷247 刘綎传》中说: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明代一斤约合现代1.193市斤,换算过来刘綎的大刀约合现在市斤143.2斤。确实是非常沉重的,并非虚言,刘綎能使得动,可没说上阵会用这个呀?评话小说和文人书籍传抄中的混淆造成各种偃月刀器型在大众中的混为一谈。我们再看几个典型的例子:《水浒传》中描写丘岳的兵器:撒朱缨、水磨杆、龙吞头、偃月样、三停刀。什么叫三停刀?评书里说是刀头三尺三寸,刀杆三尺三寸,刀鐏三尺三寸,总长九尺九寸。这不就是夸张形容的武科刀吗?难怪他出场不久就挂了,拿杠铃上战场,分明就是去送人头。《筹海图编》对偃月刀的描述:使刀无如倭子之妙,然其刀法有数,艺高而能识破者,御之无难。惟关王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以此为第一。这段的描述就很可疑,到底说得是用实战器还是武科刀呢?这应该是鼓舞士气的说法,因为破倭杀敌,用的是团队的力量“鸳鸯阵”,而不是偃月刀。他后面还有一句还是比较真实的:马上刀要长,须先过马首,后过马尾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