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渡江之前前来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这个圈层之内的人虽然也在封侯时有一席之地,可要是跟他们所立的战功比起来,实际上是受到了压制。我们看廖永忠,虽然战功远远超过濠州旧部,但是在封侯的时候,却排在众多战功平庸的濠州旧将的后面。

然后就是渡江之后,在朱元璋当皇帝已经毫无悬念形势下前来归降的各路降将,这个圈层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儿的,要么依靠战功,要么依靠率领大队人马归降,整体和朱元璋的私人关系比较单薄。

后来论功行赏时,就是按这些人和他建立主从关系的早晚。越早,朱元璋成事的趋势越不明显,在朱元璋地位稳固之后的封赏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时间越晚,他成事的趋势越明显,之后得到的封赏就越低。

功高位重难免首遭清洗

诸臣与朱元璋的圈层关系,不仅影响到勋贵在国初得到封赏的情况,对于其后的胡蓝党案等一系列屠戮功臣的过程,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明朝建立后首次杀戮功臣,是洪武八年杀廖永忠。其原因先后有僭越、受杨宪牵连、杀韩林儿等多种说法。廖永忠在杀邵荣、杀韩林儿这两次最重要的政变中,都扮演关键角色。他不是濠州红军旧将,与邵荣、韩林儿本无渊源关系,而作为“归附”者中的头号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姿态至关重要。“他的被杀”,隐隐展现出“归附”者功高位重而不免首遭清洗的前景。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三大衙门的最高官员,除右御史大夫安然被斥还乡外,其余均遭杀戮。其中,胡惟庸、毛骧、陈宁、涂节、汪广洋、安然、丁玉等,皆为渡江后加入红军者。他们或是投奔朱元璋较晚和“归附”的濠州人,或是投奔朱元璋很晚的非濠州人,皆非濠州从军者。案发后,中书省与大都督府被取缔,御史台则由勋贵之首李善长出山控制。可见,胡惟庸案中,皇帝并未打击“淮西集团”或任何勋贵,而是清洗了取代勋贵重职的新锐官员,可以视为以濠州从军者为主导的勋贵集团对新进官员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联系邮箱:jiexuncn@outlook.com